您的位置: 8绵阳市政府网站8部门网站8农办8农村产业化
 
 
 
农村产业化

    12月16日下午,从绵阳市区向南,半小时车程后,“关帝种养循环示范区”的牌子进入视野。关帝镇党委副书记张明骄傲地介绍,“这可能是绵阳面积最大的有机蔬菜种植区。”

[田间调查]     “种养循环”催生有机芦笋

     在“关帝种养循环示范区”,只见9月种下的800亩芦笋,比小拇指还要细些,但等到明年3-9月,芦笋将会疯长,每天都能长10公分。业主赵斌正指挥几位工人用旋耕机翻地。经过3个月恶补,“半路出家”的他已俨然是有机种植行家。“有机芦笋不能用农药,只能人工除草。”

    更大的投入是有机肥。栽种前,赵斌先后施了两次肥:第一次要深翻地面,使肥料进入40公分的深土,以满足明年生长所需,第二次是在地表覆盖一层,供冬季营养。一趟下来,每亩地要用2吨左右的有机肥,市场价格接近2000元。
    为节约成本,赵斌盯上了不远处的养猪场。猪粪经过沼气处理,沼液沼渣可作有机肥。为此,关帝镇专门建了条管道,将养猪场的沼液输送到周边的芦笋地里。赵斌自己也萌生养羊的想法,“沼气做能源,沼渣变肥料,芦笋秸秆还可以作饲料,一举三得。”
    自2012年种植芦笋以来,关帝镇农户施肥理念也在变:最初都用化肥,后来有了沼液沼渣,大家就混着用,今年才出现只用有机肥料的。“改造养殖场可就近低价供应有机肥,每亩至少可节约100元。”张明说。

[市场探路]    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

     16日中午,记者来到绵阳市建设街农贸市场,这里有近百个摊位,但没有一个销售有机菜的。“有机认证要花几万元,售价低不下来,买的人自然就少。”一位摊主说。随后,记者又来到绵阳百盛超市,在长近10米的蔬菜水果货架上,只有半米宽的位置卖有机菜,每份都用保鲜薄膜包裹着,价格约为同类蔬菜的3-5倍。据销售人员介绍,上架有机菜虽总量不大,但每天都会销售一空。

    究竟有多少人在消费有机菜?根据包装上的生产地址,记者来到涪城区关帝镇的丰邱涵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“目前市场并不大,而且最初拓展得也很艰难。”公司总经理邱大东介绍,他在关帝镇流转了近200亩土地,用于种植有机菜和水果。销售采取会员订购的形式,但前两年只发展了几十个会员,甚至以略高于普通蔬果的亏本价销售,还是乏人问津。他认为,取信于消费者是最难的地方。为此,他花费近10万元取得番茄、黄瓜两项有机认证,并且欢迎会员前来现场体验观摩。终于在今年迎来转机,这一年增加了1000多位会员,基本将200亩产出消化一空。6月后,公司才结束了每月亏损的尴尬状态。

[回应]    走“有机”与“化肥”的中间路线

    根据绵阳市农业局调查,目前全市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只有35种。“有机的生产方式对环境比较友好,但成本较高,一般为普通产品的5倍以上,产量也会减少。”绵阳市农业局土肥资环科科长杨辉说。
    如何平衡保护土壤与稳定供应?据杨辉介绍,目前国内普遍采取的方法是走中间路线:开展测土配方,科学施用复合化肥,并采取常见有机肥。测土配方后,针对土质采取复合肥料,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%,还能有效避免滥施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等问题。
    另一个现实的做法是,使用沼液沼渣、秸秆还田等方法,减少化肥使用量。2014年,绵阳秸秆还田量达到165万吨,占秸秆总量的57.6%。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