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8绵阳市政府网站8部门网站8市委农工委8农村改革
 
 
 
农村改革


     2015年,我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“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”。两年来,区委区政府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,以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核心,以制度创新为手段,进一步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建立多元统一的农村土地市场、创新农村集体“三资”运营管理、建立农村产权和体制机制等12个方面大胆探索,着力推进全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。2017年,我们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发展都市农业、生态农业为目标,着力培育新动能、打造新业态、扶持新主体、拓宽新渠道,坚持绿色、生态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重点做好以下改革事项,努力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率先转型,实现跨越发展。

      一、转变观念,不断推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。引导和扶持重点产业和主导产品做大规模、做优品质、做响品牌,提升农产品竞争力,推进农业转型升级,形成游仙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。

      创新新型经营主体模式。积极培育规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,探索更为紧密的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,充分发挥带动作用,总结推广好太平镇全市首家“土地托管中心”典型经验和魏城镇“农业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”机制模式,有效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、土地撂荒等突出问题。

      做好做实“互联网﹢农业”。依托京东游仙特色馆、食哈哈、八品物流配送直销等电商网络,培育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触网入网,促进与电商企业对接融合,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,让“田间”与“餐桌”直连,走绿色发展之路。

      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。整合农业资金、市场、技术、信息等资源渠道,有计划、有目的加强农村青年、返乡大学毕业生、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的培训,培养农村职业经理人和农技人员,将我区探索出来的“林权入股、合作开发”“反租倒包、互助共赢”“土地托管、规模经营”“品牌订单、提高收益”“示范带动、共同发展”等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逐步延伸,力争通过2-3年时间培育出3-5个在全国、全省、全市叫得响的农业大企业、大品牌。

      二、以民为本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进一步完善和推广“龙头企业+农户”、“龙头企业+专合组织+农户”、“专业市场+专合组织+农户”等发展模式,探索“利益兜底”、“收益分成”等方式,让农户分享更多加工销售环节收益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

      探索盘活农村现有闲置资源。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,大量农房、宅基地闲置,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、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房屋及宅基地,将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,大力开展农业规模经营、农业服务业、合作经营、物业经济等多种发展方式。

      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。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严格界定,进一步讨论成员界定的时点、成员的资格,以及特殊人群成员认定的政策依据和群众的观点,最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方案。

      探索助农增收新业态。借助我区成为全省首批新产业、新业态示范县的机遇,完善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,探索农村资产入股增收模式,推广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经营性资产,通过股份量化到户,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经验。

     三、创新机制,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。加快土地、房屋和林地确权,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服务中心,促进产权流转和交易,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。

      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。坚持“多权同确”,年内力争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、集体土地所有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林业经营权、水利设施所有权的确权颁证试点工作,同时加快产权交易平台与省市联网步伐,做到确实权、颁实证,依法赋予农民对资产资源占有、使用及收益权益。

      持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。建立归属清晰、权责明确、保护严格、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,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,盘活现有经营性资产,实现村级资产保值增值。

持续推进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。以破解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难以直接惠及普通群众难题为突破口,督促、指导镇、村、专业合作社及时召开有配股资格的各方主体会议,民主议定配股方案,由专业合作社与入股农户、村社集体组织签订入股协议,并发放股权证书,形成股东大会决策机制,还权于民。

      探索林业企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试点。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管理,加快推进森林旅游、观光农业、医疗康养、养老服务事业融合发展,延长产业链,从而提高林地基础设施综合利用、使用效率。积极探索林地使用政策的改革,除允许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外,允许林业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用部分林地,用地比例在2-5%范围内。